朔州:审批服务革新 项目“绿”行无碍
近年来,朔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在生态环境审批领域大胆革新,以服务与审批并重的创新实践,探索出一条“前端指导、助力项目、深化服务、夯实基层、固化成果”的“五步走”路径,既守住了生态环境安全审批底线,又加速了项目落地进程,为朔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。
数字导航,项目选址告别反复折腾。针对项目“选址难、落地慢”的痼疾,特别是环评阶段因环境制约导致反复调整的困境,朔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平台为利器,创新打造“数字导航+专家护航”双轨服务机制。企业只需在平台输入项目坐标,即可清晰获取“红黄绿”三色选址建议及需避让的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敏感区等关键信息。这一举措将环境风险预警大幅前移,显著减少了后期重大调整的可能。华润某分散式风电项目即受益于此——审批人员通过平台数据比对,提前发现其拟选地块触碰生态保护红线,迅速联动专家指导其将选址调整至合规区域,成功规避了后续调整风险,节约了宝贵的前期时间。
五项机制,重大项目跑出加速度。聚焦省市重大项目,朔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构建了“提前介入+主动服务”“领导包联+全程帮代”等五项高效机制。生态环评审批科推行“一项一策”和“清单管理”,从项目规划阶段便主动切入,提供选址选线、政策解读到文本编制的全链条指导。针对朔州今年65个重点建设项目,灵活启用“绿色通道”“打捆审批”等多元服务方式。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,创新实施“容缺受理、同步审查”:核心要件齐全前提下,次要材料允许承诺补正,审批流程同步推进。得益于此,朔州市体校、朔州市四水厂等项目审批时间被压缩至法定时限的十分之一,彻底打通了项目落地的“卡顿”梗阻。
暖心护航,化解企业燃眉之急。服务不仅有速度,更有温度。右玉县某煤矿因管理疏忽,一厂址在排污许可证换发中面临“持证变无证”的停产危机。朔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闻讯立即启动“绿色通道”:一方面指导企业容缺补件提前受理;另一方面协调部门专家开展“体检式”核查,确认其治污设施达标,并综合评估其依托原有危废暂存点的合理性,同步要求企业承诺新库建成时限,助其及时获证渡过难关。当山阴县某石膏公司新建项目因环保政策不明濒临放弃时,朔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锲而不舍,多次对接省市部门,最终赢得省级支撑性文件,使项目环评峰回路转。此外,针对“假中介收取排污登记费”乱象,朔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通过政务平台、微信公众号发布“防骗指南”,公布正规流程及咨询电话,为众多企业筑牢反诈防线。
筑基固本,锻造基层审批生力军。随着省市审批权限下放,提升县级环评能力成为关键。朔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构建了坚实的“三级培训”体系:积极参与部省级宏观培训;聚焦新下放事项开展精准专业培训;针对县级高频问题与薄弱环节实施靶向提升。这一体系有力保障了下放事项的承接质量,省市环评复核中暴露的问题得以持续减少,筑牢了基层审批防线。
长效赋能,改革经验持续升级。近年来,朔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在生态环境审批领域推出的“打捆审批”“承诺制审批”等创新模式,从常态化开展“进园区、进企业、进项目”的“三进”服务,再到探索“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”,已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“朔州经验”,持续为优化营商环境、守护绿水青山筑牢审批防线。
朔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将持续深化“审批即服务”理念,将改革实践中淬炼的宝贵经验系统总结、提炼升华,固化为服务企业与群众的常态机制,让创新活力持续转化为助力朔州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。
版权声明: ① 凡本网注明“稿件来源:朔州文明网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朔州文明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朔州文明网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 ② 本网未注明“稿件来源:朔州文明网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朔州文明网”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朔州文明网联系。